(1)沉着应震效果好,惊慌失措害处多
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避震行动,但一定不能惊慌,不能盲动,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许多事例都充分说明:沉着应震效果好,惊慌失措害处多。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,切实做到临震不慌。
(2)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
•大震的预警现象
强烈地震发生时,在恐怖的瞬间,也仍然蕴含着生的机遇与希望,这是许多幸存者给我们的信心。
唐山等地震的事实表明,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十分突然,但在大地强烈震动之前,会出现一些人们能够觉察到的现象,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,叫做大震预警现象。主要有:
——地面的初期振动,一般是感到“颠动”;
——地声,强烈而怪异,例如听到的声音“好似刮风”,但树梢和地上的菜叶都不动;
——地光,明亮而恐怖,例如有人形容它“亮如白昼,但树无影”。
在唐山地震前还有其他多种宏观前兆也起了预警作用,如井水的剧烈变化,动物异常等;但一般而言,它们出现的时间要早些,与震前十几秒钟出现的预警现象有一定区别。
•大震的预警时间
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,时间虽然很短,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阶段:
——地面颠动(先颠),一般伴有声、光等现象,即预警现象出现;
——地面大幅度晃动(后晃);
——房屋倒塌。
也就是说,从地面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,有一定的时间差。
•室内避震空间的存在
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,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。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,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,可称其为避震空间。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。
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:
——炕沿下,坚固家具附近;
——内墙墙根、墙角;
——厨房、厕所、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。
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:
——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、炕上;
——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。
(3)抓住机遇,科学避震
大震预警现象、预震时间、避震空间的存在,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条件。据对唐山地震中974位幸存者的调查,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,188人获得了成功安全脱险;成功者占采取避震行为者的72.9%。
机井喷水是预警 全家避震得安